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350章

第1350章

    ??贾诩接受了诏书,随即与杨彪、周忠等人举行三公会议。

    ??与此同时,杨彪也将选举制度的方案提了出来。

    ??他的建议是分科考试。

    ??考试科目分两类:

    ??一类是必考,比如经史和算学。不管你想考什么职位,这两门都必须考,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分数;

    ??一类是选考,根据职位的不同具体选择。比如你想考铁官,治金学就是必考的。你想考医官,医学就是必考的,以确保选出来的官员都具备相应的技能。

    ??刘协第一次听到这个方案时,心情大好。

    ??一方面,他是对这个方案很满意。这看似科举,其实更接近考公,考试范围不局限于儒学,而是兼顾实学,与他的方针吻合。

    ??另一方面,他是真没想到杨彪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务实的官员,也不缺乏有胆有识的老臣。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指出正确的方向,他们就能做出看似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选择。

    ??实际上,就道德和施政水平而言,杨彪这样的就算是放在后世,一样是能臣、名臣,吊打一众因循守旧的官僚。

    ??当然,杨彪的方案也不是十全十美,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是否要统一考卷的问题。

    ??是各郡自行拟题,还是由朝廷统一拟题,这个问题大有争论。有人说,既然是朝廷统一安排,那就应该统一拟题,以示公平。也有人说,各郡文教水平不一,统一拟题看似公平,其实对贫穷地区很不公平。

    ??再说了,你统一拟题,难道考得好,就可以异地任职?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异地任职。

    ??在此之前,不管是州郡还是县,都有一个默认的规则,即主政官员由朝廷统一调遣,比如州牧、刺史、郡国守相、县令长,禁止本地人任职,以实现朝廷的意旨。而府中掾属则大部分由本地人出任,利用他们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以便推行具体的政务。

    ??这么做的好处是朝廷和地方取得了平衡,但缺点也很明显,朝廷派来的官员不熟悉当地情况,往往被当地人左右。在经学取士大行其道后,这种情况更是严重,主政官员只有虚名,实权尽归当地掾属,朝廷实际上失去了对地方的有限控制。

    ??如今朝廷弃虚务实,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善,却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地人才如果太多,没有足够的职位安排,是不是可以到人才不足的郡县任职?

    ??毕竟郡县府寺的规模不会因为当地人口少就变小,职位数量还是差不多的。

    ??可是如此一来,对当地人才是不是公平?如果统一拟题,异地任职,他们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听了杨彪提供的反馈后,刘协也有点头疼。

    ??程序公平还是结果公平,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统一答案,二十一世纪都是争论不下的难题。在这样的问题上,他并不比杨彪更擅长。

    ??反复商量后,他提出了一个想法:选两个州试行。五年之后,看哪个方案的综合效果好,再推广哪个方案。

    ??他还提出了两个备选州:冀州和荆州。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理性萌芽

    ??刘协之所以选荆州和冀州作为试点,是因为这两个州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户口多,经济实力强。治理成果对朝廷财政的影响权重大。

    ??二是这两个州的大族经过几次清洗,实力大减,推行新政的阻力小。能够参加分科选士的大多是接受教化之后的新生力量,对朝廷的向心力更强。

    ??此外,冀州有他安排的杜畿、诸葛亮、曹昂等一众少壮派官员,荆州则由他亲自坐镇,还是开发的重点。如果有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难度更大。在这两个州试行,干扰最少。

    ??杨彪仔细考虑后,建议加上凉州。

    ??在西域商路畅通,朝廷又有意西征的背景下,凉州的意义越发凸显。凉州又是推行教化最早的州,积累了不少人力,在凉州推行新政,也是给这些人才安排出路,避免出现浪费,有利于将凉州变成西进的稳定基地。

    ??不出意外的话,西征的主力还是以凉州为主的幽并凉三州良家子。

    ??刘协接受了这个建议,让杨彪去拟定具体的条文。

    ??考虑到最近司徒府的负担日益加重,为了避免杨彪过于劳累,刘协与杨彪商量,在司徒府设立五长史,各负责数州的具体事务。

    ??尚书台同样做出调整,安排十三位尚书与司徒府进行对接,每个尚书负责一州,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核、验证,以及文书的收藏。

    ??为此增加的职位,则用来安排刚刚归附的荆州、益州官员、才俊。

    ??其中刘先被委任为北长史,秩千石,负责幽、并、冀三州事务,以酬其说降江南四郡之功。广汉人郑度被委任为南长史,负责荆、扬、交三州事务。

    ??益州称臣,广汉人支持最大,受益也最多。

    ??除了郑度被委任司徒府南长史之外,还有秦宓、王累等数人得到朝廷任职。

    ??随着诏书发布,益州人陆续得到任命,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得到了巨大的缓解,转而化为投入新工作的巨大热情。

    ??一大批年轻人加入讲武堂或禁军,黄权、严颜、张任等人都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