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在线阅读 - 第1106章

第1106章

    ??良久,上官清这才面色大红,缩在皇帝怀里不敢抬头轻道:“陛下,都是臣的错,今日是陛下和柔妃娘娘的大喜之日,已经耽搁了时辰,臣这便去安排。”

    ??说罢,上官清挣脱皇帝炽热的怀抱,面红耳赤躬身施礼,然后退去。

    ??王霖轻轻一笑,在情场上他的手段一点也不比武力差,虽然系统在这方面给不了他什么帮助。

    ??王霖又干笑两声,自觉有些厚颜无耻,他突然意识到,在潜意识里,他似乎早就将上官清当成了自己的禁脔之一。

    ??……

    ??夜幕低垂,皇帝这才姗姗来迟。

    ??而上官清已经提前来柔福宫向赵嬛嬛说明了情况,当然借口是皇帝因为特别紧急的国务给耽搁了,而皇帝口谕,将连续三夜都在柔福宫安歇。

    ??王霖缓步在女官和内监的引领下进了柔福宫,旋即摆摆手,屏退了这些排场。

    ??张灯结彩的柔福宫一片喜气洋洋,连宫里的宫女都换上了喜庆的宫裙,王霖笑笑,推门而入。

    ??眼前的赵嬛嬛盛装打扮,满头珠翠,室内红烛高悬,赵嬛嬛在两名宫女的搀扶下向皇帝大礼参拜,王霖笑吟吟走去,挥挥手直接命宫女退下,然后他也不管不顾什么程序,直接将赵嬛嬛拦腰抱起,搁在了龙凤榻上。

    ??赵嬛嬛满面涨红,心跳如鼓。

    ??赵福金教了她很多礼仪,宫里的引导嬷嬷也嘱咐了很多事,但皇帝似乎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

    ??王霖与赵嬛嬛并肩坐在榻上,见佳人羞红满面,不敢抬头,心中微微有些感慨。

    ??在宋徽宗赵佶的这些女儿中,王霖前世最熟悉的就是柔福了。

    ??后世关于柔福帝姬的野史轶闻在网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这是一位不幸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宫廷女子。

    ??原本,靖康之难时,柔福只有十七岁。

    ??没有嫁人。

    ??靖康之变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二起北行,押往金国。

    ??天会五年,被吴乞买分配到金国洗衣院。

    ??天会十三年二月,在金国的柔福帝姬嫁给了汉人徐还。

    ??南宋期间宋军俘虏了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宋高宗赵构将封她为福国长公主,之后又将她嫁给了永州的防御使高世荣。

    ??绍兴十二年,宋高宗母亲显仁皇后韦氏也就是现在的韦莹从金朝回到南宋后,指认所谓逃回的公主为假帝姬,于是宋高宗以假冒帝姬之名,将假帝姬杖杀于大理寺。

    ??最后宋高宗追封真正去世在金国的柔福帝姬为和国长公主。

    ??但也有宋人笔记称假帝姬为真柔福。

    ??《四朝闻见录》记载,韦氏之所以一口认定赵多富就是假帝姬,是因为她怕赵多富说出她在金国的各种不堪的遭遇。

    ??因为韦莹在金国被金国多名权贵顽弄,还为其中一人生下子嗣。

    ??王霖穿越至此,历史的走向得到逆转,赵嬛嬛的命运自然也没有了不幸和磨难。

    ??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王霖觉得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要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女人,不能重蹈覆辙。

    ??所以,对于王霖来说,金国必须要灭。

    ??他绝不能心存侥幸。

    ??但要灭金,需要庞大的国力支出和数之不尽的人力伤亡。

    ??以目前金国强悍的军力而言,燕军要想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在本身种族存在弱性的前提下,就必须要靠强大的国力来进行碾压。

    ??这才是王霖与金人暂且议和休战的关键因素。

    ??他不能冒险,当前的大燕,军马貌似强盛,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真正能与金人血战且能保持不败的,无非还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青州军主力,其余兵马都是后来募集,战力相对太弱了。

    ??第651章 监国风云(4)

    ??也所以,王霖执意要海外开疆,灭了东瀛,其目的主要还是掳夺资源和人口。

    ??而且,大燕的人口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现有物质和科技水平,只能靠更多的疆土来容纳膨胀的人口。

    ??当然,王霖内心深处从未与人提及的对于东瀛的某种发乎于心的憎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东瀛盛产银矿,只要拿下东瀛,只需两三年,大燕就能积累下足以支撑对金国战所需的庞大军费。

    ??这一夜,皇帝特别温柔,赵嬛嬛痛并快乐着。

    ??一夜不知春风几许,翌日日上三竿,皇帝和赵嬛嬛都没有起身,也不唤人进内伺候,反倒是前来探视的赵福金崇德嘉德三女有些急了。

    ??皇帝的能力她们心知肚明,她们还是担心柔弱的赵嬛嬛承受不住皇帝的狂风暴雨。

    ??然而出乎赵福金意料之外的是,赵嬛嬛远比她们想象得更顽强,午后时分,赵嬛嬛俏面飞霞,瓜子脸上荡漾着余韵袅袅,居然与皇帝并肩走出房门,行走自如。

    ??连王霖都有些意外,赵嬛嬛这大概就算是那种天赋异禀的人了。

    ??……

    ??皇帝去了御书房,晚夜会再来柔福宫安歇。

    ??皇帝到的时候,李纲五位阁相,张浚等六部尚书已经等候多时了。

    ??王霖本以为李纲他们要商议的无非是大军出征海外的诸多事宜,结果李纲却率先抛出了一个在朝臣看来非常重要的话题——皇帝御驾亲征,朝中谁来监国。

    ??简而言之,就是皇帝不在家,谁来当家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