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在线阅读 - 第2935章

第2935章

    ??兆佳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左臂,道:“还好瘫的是左半拉,要不我就真成废人了……”

    ??李氏皱眉道:“什么瘫不瘫的?太医不是说了么,只是血脉不畅,慢慢活动开了就好了……那年你不是比这次重,后来不是还渐好了……”

    ??也不知兆佳氏信不信,只是叹气道:“我都活了快六十岁,好不好又能如何,只盼着儿孙平安就好……”

    ??曹府,九如院。

    ??不管是天佑、恒生,还是长生、天宝,都齐聚上房。

    ??天慧反而不在,带着两个堂妹直接回她的院子。

    ??在去东府前,初瑜曾对天慧说了东府变故之事,并且问她,是将她两个堂妹安置在她院子里,还是在福源堂后罩楼。

    ??至于九如院,有恒生在养伤,当然不好安置弄潮姊妹;曹府其他客房的话,待外客还好,待两个侄女则显得怠慢。

    ??天慧道:“当然是女儿的院子……老太太院子太大,下人又多,老太太在还好些,老太太既不在,妹妹们住着太拘束,也太冷清些……”

    ??初瑜听了,很是满意,待接了弄潮姊妹两个后,就交给女儿招待。

    ??虽说天佑他们小兄弟几个一直在府里,可待听说家里老太太去了东府,老爷、太太又去东府接了两位姑娘过来小住,就算是年纪最小的天宝,也能晓得不对头。

    ??除了天宝还在稚龄,长生叔侄三个都不算小了,曹颙便没有隐瞒,说了曹颂被罢官,且拘押回京待审之事。

    ??天佑眉头微蹙,神色肃穆。

    ??恒生则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长生抿着嘴唇,露出几分不安。

    ??天宝也收了调皮,老实的站在一旁,一会儿看看父亲,一会儿又看看叔叔与哥哥们。

    ??还是恒生忍不住先开口问道:“父亲,那二叔怎么办?”

    ??他小时候就爱舞枪弄棒,对了曹颂的脾气,叔侄两个最是投契。

    ??曹颙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天佑与恒生兄弟两个对视一眼,目光中都带了无奈。

    ??以曹家现下的势力,即便是那些八旗大姓,想要算计曹颂,也要掂量掂量。就算是结了生死仇家,曹家也无惧,再不济也可以纵横姻亲自保。

    ??可要是发作曹颂的是宫里那位,曹家除了受着,还能有什么法子……

    ??第1382章 预防

    ??能劝慰的都劝慰,该安抚的也安抚,如今只能等着曹颂到京。

    ??在外人眼中,曹家简直是“衰运连连”,不是这个生病,就是那个罢官,曹颙这个当家人,心里当是不痛快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

    ??倒不是为了曹颂之事,而是户部开始到了忙的时候。

    ??张廷玉既掌印吏部,那户部这边的差事自然是多压在曹颙身上。

    ??偏生雍正为了彰显“恩宠”,并没有将曹颙身上的“兼工部尚书”去了,于是每三天曹颙还要抽出半日功夫处理工部政务。

    ??虽说南方水患刚进入尾声,可今冬明春的赈灾事宜,就要开始着手准备。

    ??今年春夏的洪灾,是百年一遇,即便李卫早就上折子提及修坝防洪之事,雍正也拨了银子过去,可下边官员拖沓,真正在洪水到来前修筑堤坝,准备好工事的,不足三成。

    ??南方六省四十三府三百三十六个州县,数百万黎庶遇灾。这个数字,是现下报上来的,还有些新的州县,没有回报上来。

    ??要根据灾情不同,减免赋税,赈济钱粮。

    ??这是件繁琐的差事,幸好有各司对省份负责,曹颙这个掌堂尚书,只需监察即可。

    ??除了户部工部政务上的繁重,他郁闷的就是“赈济”二字。

    ??自古以来,折在“赈灾”上官员少了?

    ??他能做到问心无愧,可却不能保证别人不丧心病狂。

    ??若是纵容下去,不仅对不起百姓,等到东窗事发,他还要背负“失察之罪”。

    ??不管是从良心上说,还是从曹家目前的处境说,这个罪名曹颙都不愿背负。

    ??如今他首先想的,就是未雨绸缪,想个妥当的法子,制定好各项赈灾中的细则,并且将这个通过御批,形成旨意。如此一来,各级官员行事,有法可依。

    ??谁若是犯了哪一条,也牵连不到旁人头上。

    ??他上辈子学的是法学,这辈子也常翻大清律,现下终于找到“一展所长”的时候。

    ??外加上蒋坚这个刑名出身的幕僚拾遗补缺,曹颙每晚在书房熬到半夜,用了小半月功夫,三易其稿,终于拟定了一份赈灾条陈。

    ??八月三十晚,曹颙这份赈济条陈到了御前。

    ??这份条陈足有三万余字,从户部堂官司官开始,到督抚布政使,到道台、知府,到知州、知县,到不入流的小吏,每人在赈济中的责任范围,都明确标出。

    ??这不是曹颙凭空杜撰,而是根据户部历年赈灾记录,所出的职权划分。

    ??只是早先大家在赈灾中的角色多是约定俗成,现在曹颙具体到字面上。

    ??而后,对应的,就是差事懈怠、小误、谬误等对应的各项责罚,自然贪墨勒索是其中的重罪。

    ??每一条,都是对着大清律来的,并没有逾越言辞。

    ??按理来说,既是差事做的不好有罚,那差事做的好当有奖才是,只是曹颙不是傻子,才不会费力不讨好的想着如何鼓励褒奖官员之类的,可以想那些且能做到的只有雍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