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3432章

第3432章

    ??“大家都看看吧。”

    ??弘治皇帝快速看完,照例也是将奏疏传给大家都看看。

    ??众人快速的看完,这一个个也是思索起来。

    ??“按照刘公的这份计划来说,我大明至少也是要兴建上千座医院才行,这需用的大夫什么的,数量更是将会非常的庞大。”

    ??“并且还需用新建至少十所医学院来培养相关的医学人才、大夫,这花费可是不小啊。”

    ??杨一清看完之后,想了想说道。

    ??“确实是花费不小,而且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这需用五六年、甚至于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杨廷和也是跟着开口说道。

    ??“人生要有目标,朝廷要有方向。”

    ??“历朝历代,朝代更迭,似乎每一个朝代都在重复着前一个朝代的故事,始终逃不过治乱循环的模式。”

    ??“我大明之所以能有今日的繁荣鼎盛和繁华盛况,那是因为现今我大明所走的路、发展的方向和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一样。”

    ??“我们更加的注重民生,我们不断的移民、开拓更多的耕地,同时发展科技,研究出各种各样能够大大的提高生产力的工具、技术出来。”

    ??“所以我大明人才可以更加的富足,拥有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新衣服,还能够住上结实、温暖的新房子。”

    ??“这都是以往的时候,天子和朝中诸公有着明确的发展、努力方向,始终将百姓的点点滴滴都放在心上,努力的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刘晋一听,笑了笑便说道。

    ??“今日之大明,早已经四海无敌,强盛而富庶,但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眼前的这一切,还应该要有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眼光。”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大明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也就知道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做,要去努力。”

    ??“医疗制度的发展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是降低我大明人口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的一个方面。”

    ??“我们大明繁荣昌盛,地广人稀,如果能够拥有更多的人口,则黄金洲、澳洲、关外等地还可以进一步的开发,我大明的海外殖民地、藩国也是能够跟着随同一起受益。”

    ??“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方面,我们也还可以从粮食、交通、住房、教育等等诸多的方面去努力。”

    ??“以粮食来说,如果不是大力的发展农用机械,坚持移民到关外去的话,去年北方的大旱,我们大明能够拿得出那么多粮食来吗?”

    ??“但这就够了吗?”

    ??“显然是不够的,未来我们的人口还在不断的增长,我们会需要更多的粮食,需要更多的耕地,这些都是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也需要更好的技术。”

    ??“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责任很大,可不仅仅只是说靠仁义道德孝顺就能够将国家给治理好的,需用的是从方方面面,从一个个小的方面去不断的提高,努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大明给建设的繁荣富强。”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也是纷纷的点头,一个个也是思索起来。

    ??一直以来这治国都说要仁义道德、以孝治天下什么的,好像真的做到这些,这天下就可以太平,这大明就可以繁荣富强一般。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去做的,但最终还不是都一样,难道轮回宿命?

    ??现在刘晋将这些进行分析,分成一个个方面来去做,农业、交通、工业、经济、税收、军事、医疗等等一个个方面。

    ??然后在每一个方面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去发展,最终这才慢慢的有了如今大明的繁荣鼎盛。

    ??现在大明的繁荣昌盛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百姓富足,社会稳定,纵然是出现去年的大旱灾、大瘟疫,整个大明依然稳定,不会像以往的朝代一般,一旦有什么灾荒之类的,立即就民不聊生、饿殍满地,烽烟四起什么的。

    ??这一切还不都是在方方面面努力的结果。

    ??第2068章 兴建医学院

    ??“卖报!卖报!”

    ??“为民族健康、国民保障,朝廷将出资在大明各地首批建立十所医学院,培养医学人才、发展医疗科技和技术!”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大明各地逐渐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看报纸的习惯早已经深入了大明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城市里面,报纸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

    ??成都,自从长城铁路开通之后,整个成都的发展就进入了高速的阶段,日新月异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大量的工厂、商行落户在成都,也是让成都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在成都。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成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三百万,成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

    ??不过成都的经济发展虽然是非常的迅速的,但是在其它方面来说,还是要落后于大明一些的,尤其是在新学学校方面。

    ??至今成都这里都还没有一所新式的高等院校,所有读新学的学子,如果想要继续深造的话,只能够前往其它地方的高等院校进行深造。

    ??这对于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学子来说都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但这就是现实,因为大明朝廷是不会调拨款项去办新学的,所有的新学学校都是私人出资开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