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1555章

第1555章

    ??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点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思想和观念,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长久性的统一。

    ??“臣以为这上面其实还可以再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天子大赦天下的话,应该只限于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

    ??“还有这个嫁娶方面,应该添加入赘这种现象,如果入赘到高等级的话,可以提高一级,生的孩子也可以按照高级的公民来。”

    ??“征兵方面,应该规定朝廷只征一等公民为兵,二等公民及以下都不能当兵,不需要服兵役。”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自己的补充点。

    ??“臣也有几条要补充的,这高等级的公民在与低等级的公民出现矛盾的时候,官府首先应该要维持高等级公民。”

    ??“低等级公民如果犯罪应该要加重处罚,特别是第四等的,连汉姓和汉名都不愿意改的,就更应该加重处罚,以达到施压的目的。”

    ??“另外还应该要加入宗教信仰的内容在里面,所有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只允许信佛教、道教或者是不信教,不允许信奉外来的任何宗教。”

    ??刘健想了想也是提出了几个补充点,既然是为了促进融合,促使大明境内的部族融入到主体之中,那就要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补充。

    ??其他人也是纷纷陷入思索,也是开始不断的做补充。

    ??“关于奴隶,臣以为有些不妥,这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想要让奴隶主主动给予自由的话还是太难了,所以臣以为奴隶如果能够辛辛苦苦工作超过三十年,或者是年龄超过五十岁,就应该由当地官府给予解除奴籍,给予第四等公民的身份。”

    ??“臣也以为应当如此,五十已经知天命了,应该给予奴隶自由,同时给予公民身份,也算是辛劳付出的一种回报。”

    ??“奴隶的后代问题,臣以为如果三代人都是奴隶的话,且没有任何不良表现,到了第四代应该给予自由,给予四等公民的身份。”

    ??“四代会不会太多了?三代就差不多了吧?”

    ??“能够给予他们自由就算不错了,按理来说,这奴隶就不应该有后代。”

    ??第952章 反响

    ??京城,天刚刚蒙蒙亮,只有东边的天空有一丝光亮,寒风还在呼啸,昨夜下的大雪在街道上铺上厚厚的一层。

    ??“卖报~卖报~”

    ??然而京城的报童们却是早已经起来,一个个身上背着报袋,满脸通红的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声音洪亮。

    ??伴随着报童的叫喊声,这京城的早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原本行人稀松的大街小巷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一般,从一个个角落里面涌出大量的人前来买报。

    ??“卖报~卖报!”

    ??“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初步普查出来的人口总数超过一万万!”

    ??“大明公民身份牌样品一出,每一个大明人都有。”

    ??“大明公民实行四等级制度,汉人为一等公民。”

    ??报童在不断的吆喝,而每一个听到报童吆喝的人则是立即急促的跑了过来,赶紧掏出铜板,买下一份报纸,立即急不可耐的看了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大明人口普查的事情,大明早报这边也是出了很多期相关的报道,然而今天的报道很显然才是重磅级的。

    ??听雨阁,众多的茶客那是早早的就已经来到了听雨阁,点上一壶茶,再来上热腾腾的羊肉汤,肉包子,豆浆和油条,最后再来点羊杂碎,这才是京城人最地道的早餐。

    ??当然了,吃这些东西去哪里都可以,这听雨阁的味道不一定最好,价格却是不便宜,真正吸引大家来听雨阁的,还是听雨阁这里的读报先生。

    ??听雨阁的读报先生杨先生因为每次都能够解读出新闻之中所蕴含的深意,能够进行一番详细的解说,故而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雨阁听他读报纸。

    ??甚至于有人将这个杨先生比作是当时之诸葛和子牙,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懂亿点。

    ??“报纸来了,报纸来了~”

    ??因为听雨阁这里的茶客众多,能来这里消费的人又都是不差钱的主,故而几乎都是必须人手一份报纸。

    ??所以这听雨阁也是有专门的小二直接去大明早报哪里买报纸,然后再卖给店里面的茶客,也算是一种服务。

    ??很快,随着报纸一来,整个茶楼都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只有众人翻报纸的声音,而读报纸的杨先生同样非常快速的看完当日的大明早报,然后喝一口茶,醒木一拍就开始读报了。

    ??“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已经差不多要进入到尾声,各省也是陆陆续续的将统计上来的人口数量汇报上来。”

    ??“我大明现如今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万,也就是超过一亿人口,而这个数字仅仅只是目前上报上来的,还有很多省份没有上报数据。”

    ??“从现在的数据来推断,我大明的人口总数可能在一万五千万人口左右,也就是一亿五千万人左右。”

    ??“这比起原有黄册登记的数量多出了两倍还要多。”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陛下免除了人丁税和税赋,普通老百姓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隐瞒人口,同时上报人口也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比如朝廷征兵就跟人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