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327章

第1327章

    ??心愿达成,周忠心情大好,又与刘协谈起了荀悦。

    ??平心而论,他对荀悦是有些担心的。

    ??一方面,荀悦受的刺激不小,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可能。

    ??另一方面,张昭等人在渤海施行德政不顺利,儒门在实践上接连遭受重创,如果经学根基再被动摇,甚至是釜底抽薪,儒学不仅独尊的地处难保,还有可能彻底沦为弃子。

    ??周忠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他问了刘协一个问题。

    ??陛下觉得绝圣弃智可行吗?

    ??刘协打量了周忠几眼,无声地笑了。他亲自为周忠倒了一杯热茶,这才说道:“周公,诸子归于儒门,这是历史必然,绝非个人所能逆转。我只是觉得儒门三百年独尊,有些积弊沉疴,亟须诊治,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儒门。施仁政,致王道,也绝不是欺世之言,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他顿了顿,又强调道:“张昭是证道,我也是证道。目的一致,只是方式有别而已。”

    ??周忠如释重负,双手捧着茶杯,喝了一大口。

    ??热茶入腹,胸膺氤氲,唇齿留香。

    ??——

    ??送走了周忠,又召荀悦进见。

    ??与周忠的意气风发不同,荀悦的情绪很低落。

    ??行完礼,他低着头,坐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应该向刘协汇报一下此次泰山之行的经过。说到孔子登临处就在山脚下,东山更是只能看到鲁国一角,他羞愧难当,长吁短叹。

    ??刘协却很高兴。

    ??能够面对现实,说明荀悦虽然年纪不小,又浸淫经术多年,却没到唯圣的地步。

    ??他还没有丧失自我,还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这书是什么书。孟子也是人,又与孔子相隔百年,难免有失误。作为后人,当取其长,忘其短,不必因一言之失而否定其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同样出自《孟子》,原本只是一个比喻,未必就是事实。但事涉孔子,儒门中人就当真了。现在被证实根本不是那回事,他们当然大受打击。

    ??可是在刘协看来,这却未必是坏事。

    ??他随即又劝荀悦。正如那时东山还在鲁国境内,孔子登泰山的时候,泰山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道路。再者,孔子虽然没有登上泰山,却也不是完全在山脚下,登临百米也能看得更远,一时有感而发,后人又不辩真伪,加以夸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后人,我们理应比前人登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必因此菲薄前人。

    ??关键是,我们要以前人为基,更进一步,而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将来百年之后,才不会愧对前人。

    ??听了刘协这些话,荀悦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了些。

    ??他随即问了刘协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顶会比山下更冷?”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无后为大

    ??刘协没有直接回答荀悦的问题。

    ??他可以回答,而且保证能让荀悦听懂,但是那么做除了装一下之外,并没什么好处。

    ??他如此大费周章地刺激荀悦,并不是为了自己装逼,而是要让荀悦转变思维,从盲从圣人、经典走向实证。

    ??让他去自己去求证,去寻找答案,比答案更有意义。

    ??他对荀悦说,道不远人,人自远道。这个问题来自于天地之间,答案自然也在天地之间。前人的书里没有,那你就去找,等你找到了,记在书上,后人就可以少一个疑问。

    ??当然,后人也可能会怀疑你的答案,找出这个答案中的不足,从而去找出更好的答案。

    ??没关系,那不影响你的成就,只会留真正的道更近一步。

    ??就像你站得比孔子更高一样,并不影响孔子的高明一样。后人比你站得更高,也不影响你的成就。

    ??每次站得更高,你能看到的风景都会更多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不完全错。

    ??荀悦似懂非懂,但他明白了刘协的良苦用心,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再拜而退。

    ??离开之前,刘协提了一个具体的要求:在仔细研究这个问题之前,你不妨先想一想,如何衡量冷暖,山上、山下究竟差多少,能否进行计算。

    ??任何问题,如果无法精确计算,是很难得到真正的答案的。

    ??荀悦觉得有理,接受了这个建议。

    ??看着荀悦消失在门外,刘协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

    ??知识精英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即将吹响,实证科学的大门即将打开。

    ??望远镜和显微器之后,温度计即将登场。

    ??——

    ??回到后院,伏寿等人还没睡,正围在一起说闲话,而且讨论得很热烈。

    ??刘协站在门外听了片刻,惊讶地发现居然是在讨论宣夜说、浑天说之类的问题,而且扯到了他。

    ??宣夜说列于张衡祠的事,的确与他有关。

    ??与盖天说、浑天说相比,宣夜说更先进,但也正因为先进,与直觉相去太远,反不如盖天说、浑天说被人接受,接受这种观念的人极少,传承几乎断绝。

    ??在讨论为张衡立祠,并在祠中立浑天仪模型的时候,刘协便提了一句,将宣夜说也加了上去。

    ??但宣夜说只有图解,没有模型。

    ??原因也很简单,宣夜说没有天球这个概念,而以现在的技术,也无法表现宣夜说的元气天体。